限价房购买资格被倒卖最高开价5万
交易流程
房款一次性付清给申购人 以申购人名义前去购房交易双方通过公证 以申购人向购房者借款的形式,将房子的产权抵押在购房者那儿5年后,双方再进行过户。
调查导入
近日,家住成都建设路附近的李海军,看中了正在火热销售的成都市首批限价房。但因为没有成都市五城区的正式户口,李海军没有申购限价房的资格。但他意外发现,有人竟然在网上转让购买限价房的“资格权”。仅仅一个购买资格,开价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借转让购房资格来投资的人,为数不少。按照《成都市限价商品房住房销售管理实施意见》,购买限价商品房,必须要由成都市房委办对购房者进行资格认定,且要求自住5年后房屋才能上市交易。那么,在政府已将交易渠道切断的情况下,如何能实现这个转让?如此私下操作,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叫卖
资格转让 最高开价五万元
“在成都漂了六七年了,就想早点买到合适的房子。”6月15日,30岁的李海军向记者透露他“迫切买房”的心声。李海军家在南充,七年前从电子科大毕业后,进入成都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事业稳定后,李海军思量着在成都买房。上月初,位于建设路附近的几个商品房先后开盘,均价在4800元/平米左右,估算下来月供要2000多元。这个价格让月收入不到4000元的李海军打了退堂鼓。
不久,一个名为“东郊·红枫岭”的楼盘在建设南路拔地而起。作为成都市今年5月推出的首批限价商品房,“红枫岭”以均价3800元/平米的价格,刚一开盘就备受成都市民的关注,也牢牢抓住了李海军的目光。
但李海军随即发现,自己依旧“无缘”此楼盘。因为按政策规定要想购买,必须是有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区)户口的住房困难户(无自有产权住房,或现有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16平方米),购买者还必须是以家庭为单位。这让既没成都正住户口,又是单身汉的李海军感到无望。
李海军是在“红枫岭”的业主论坛上,发现有不少人发帖子欲转让“红枫岭”购买资格的,转让费最低开价1万元,最高的竟要5万元。抱着试试的态度,李海军联系到了一位自称叫“老胡”的男子。老胡称自己拥有“红枫岭”一号地电梯公寓的购买权,因为自己资金不够,所以想将购买权转让出来。老胡向李海军开价2万元。
记者随后在百度里搜索“红枫岭”、“转让”等词,出现许多人在网上发布的有关转让“红枫岭”限价房购买资格的信息。1万元—5万元的价格,包括了该楼盘的各种户型。此外,也有不少人发布了求购购买资格的信息。
手段
出钱买房 产权五年后过帐户
6月15日下午,记者与另一名打算出让购买权的陈先生取得联系,从他这儿了解到了这批转让者们通用的转让手法。陈先生称,他已经到“红枫岭”选中了一套多层的户型,建筑面积84.85平米,单价4260元/平米。但他经过和家人商量,觉得该地段距他羊西线的工作地点太远,于是为了“不浪费资源”,他决定借此机会投资。由于多层位置好,公摊小,他开出了3万元的转让费。
当记者告知陈先生,自己本身并不符合申购限价房的条件时。陈先生表示:“没问题,只要按我说的方式操作,你就能拿到房子。”随即,陈先生给出了他仔细研究出来的“方案”:首先购房者将36万多元的房款一次性付清给他—→以他的名义前去购房—→然后双方通过公证—→以他向购房者借款的形式,将房子的产权抵押在购房者那儿—→5年后,到可以上市交易的期限后,双方再进行过户。之所以不接受按揭付款的方式,陈先生认为按揭购房办理过户手续比较麻烦。“如果这边的手续一直办不完,我5年后再买限价房,就要受限制。”
矛盾
占坑不买想买的人干着急
6月6日,开盘仅一个多月的“红枫岭”,1059套限价房就全部售磬。但直到16日下午,在“红枫岭”的销售现场,依旧有许多刚刚取得限价房购买资格的市民赶到此处咨询。
销售人员称,从5月12日第一批选房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半以上的购房者来正式办理了购房手续。但由于项目建设的进度问题,多层住宅楼的预售证未能与电梯公寓的预售证同时取得,因此挑选了多层住宅楼房源的购房者目前还不能签购房合同,只是与开发商之间签下了房源保留的订单。
就是因为还有部分“占了坑”的人未去正式购买,许多还没买到限价房的市民都希望有人能主动放弃购房资格。在销售中心的登记册上,已有两百多个市民做了登记,一旦有人退房,销售中心就会依顺序通知。
"红枫岭”的开发商中房集团策划营销部有关人士明确表示,销售中心在销售阶段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转让和更名。“任何人想私下转让,是不允许的。但他们约定5年后转让,开发商就无法干涉了。”
风险
一房二卖买主权益难保障
就在“红枫岭”销售告一段落时,第二个开盘的限价房项目“北回归线”目前正在选房和签订合同中,取得“准购证”的申购者可以随到随选。当天下午,记者在位于驷马桥与青龙场立交桥之间的“北回归线”销售中心看到,2292套房源,已接近有三分之一被销售出去。
“限价商品房要求自住5年后才能上市交易。此举就是为了强调限价商品房是为满足居民自住需求,而不是用于做投资。”据房管局该人士介绍,为防止限价房“变性”,按照规定,限价房不但5年内不能出售,甚至不能出租,必须是自己居住。但在上千人居住的限价房小区内,又如何能防止居住者换作他人?“确实很难监管。限价房在全国范围内都还是新鲜事物,其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