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后是该炒股还是炒楼?
虽然“十一”黄金周刚过,消费热潮余温还未散,但随着昨日股市迎来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投资市场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就目前情况而言,股市迎来了“开门红”,楼市却由于受到房贷新政影响而在“黄金周”后冷清收场。不过从投资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短期的市场反应并不能代表它长期的投资前景,因此,“黄金周”后炒楼还是炒股,仍然需三思而后行。
股市“开门红” 长路漫漫难挡风险
昨日,受“黄金周”全球股指大涨影响,沪深两市大幅高开,因节前大盘走势相对稳健,空仓申购新股者急剧增加,而节间消息面并无特别利空,且外围走势良好。因此,“黄金周”后股市迎来“开门红”也在预料之中。rn 不过,当前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并不低,各板块持续走强的动力相对缺乏,尤其是已经被过度透支炒作的个股,投资时更需谨慎。众所周知,目前股市已处5500点高位,虽从5500点到6000点空间只有10%左右,但如果真这么涨很可能会引发许多投资者的恐高心理。加之政府对股市的调控预期依然存在,A股市场在长假后开盘不久将进入到10月中旬,而这恰恰是A股市场相对敏感的 “时间窗口”,一连串敏感经济统计数据的相继公布将影响股市的下一步发展,因此,股市“开门红”后的走势还并不明朗。
可以说,股市目前出现的“开门红”就如同长假之前的一周出现宽幅震荡走势一样,表面看来是市场对长假期间的政策面不明朗的一个角逐结果,但实质上却是对节后的宏观统计数据不同解读预期的市场反应。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处于高位的股市在“黄金周”后发展前景依旧是长路漫漫,难挡投资风险。
楼市冷清 “高烧”将退拐点将现
对于一直处于“牛市”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年内的5次加息、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紧缩公积金等多项调控政策对楼市“高烧”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赶在“十一”前出台的房贷新政,更是凸显了政府急于为楼市降温的意图。随着第二套房贷首付和贷款利率的提高,房地产投资风险逐渐凸显,这个紧随“新政”而来的“十一”黄金周只得冷清收场。
国庆期间各地楼市浓厚的观望气氛,使得原本想在旺季好好发挥一下的开发商不得不面对楼市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窘境。从9月起“新政”对楼市的影响就以逐渐显现,各地楼市的住房交易量大都明显减少,市场这一消极反应也直接延伸到了“十一”黄金周。在上海,作为“压轴节目”的房地产秋季展示交易情况并不乐观,4--6日三天分别成交了437、409和303套商品房,合计12.81万平方米,3天的交易量只相当于节前周末(9月28日)一天的水平。同样,北京、深圳楼市也都由于房贷新政影响而呈现交易清淡的局面,甚至一些楼盘的售楼处出现了退房情况,这与前一时期频频出现的彻夜排队买房、热抢房号等购房冲动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有投资需求的购房者而言,冷清的“十一”黄金周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预期,更多的会倾向于继续观望。如此一来,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会继续减弱,虽然短期内房屋总需求量不会有明显改变,但长此以往自住需求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力,缺乏投资需求推动的市场活力将大大减弱,楼市或将出现拐点,开发商也更步履维艰。
纵观投资市场,楼市股市各有各的风险,投资者必须认识到股市的上涨是整体大盘的上涨,并非每个个股都涨,它的暴涨暴跌已非新闻,而政府对楼市投资需求的抑制也是十分明显,楼市的投资价值随着投资收益难度的加大会遭遇瓶颈。但不可否认股市楼市作为重要的投资领域,它的绝对投资价值依然会吸引众多投资者,并成为他们的首选领域。只是投资者究竟是选择收益浮动大的股市还是收益稳定的楼市,不仅应拥有较专业的知识,更应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估自己的投资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即不要在市场形势好时盲目投资,也不要在市场形势不好时超出自己的投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