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的商业地产价值评估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1998年的差异非常明显,1998年是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韩国和东盟五国出现了问题,而这些国家都是亚洲地区的制造业核心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2008年是美国和欧洲出了问题,更多的是我们的客户。所以,这一场危机,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面临最大的挑战。
商业地产2007、2008年的投资速度快于住宅地产,是不是我们要继续扩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从国际的经验来看,商业地产的调整通常要滞后于住宅地产1-2年。住宅地产的价格在2008年发生了调整,所以,商业地产整个平均价值很有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或者2010年的时候发生调整。
去库存化,而非去杠杆化
2009年比2008年更加困难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说良好的债券也是会出问题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次级贷款出现问题,到了2009年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导致好的贷款也出现问题。商业地产在美国是属于良好的地产,以商业地产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和类似的产品,在2009年也会出现问题。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远远没有终结。商业地产调整滞后的特性决定了美国商业地产可能集中在2009年的三四季度爆发危机,整体爆发的量有可能是2008年的两倍。所以,我们对2009年这个周期要有充分的认识,它的影响也远远没有结束。
本次危机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影响方式和路径是不一样的。对于美国而言,是由于金融泡沫的崩裂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所以,美国金融危机的调整提出一个口号,叫做 “去杠杆化”。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地通过金融杠杆放大,现在要去掉它的泡沫,叫“去杠杆化”。这个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包括1998年对我们的影响也不一样。我们得益于我们的资本没有对外开放,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外资没有办法撤走,我们大部分外资都是外商直接投资进来的,所以我们得益于我们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相对的滞后,相对的保守而避免外资全球抽逃对我们的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个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表现在直接从金融上引起的,而是倒过来的。
首先,金融危机影响了欧美购买中国工业品的客户,然后我们的工业出现问题,订单不足,裁员,进而影响到其他的部门,包括大家的收入减少了,对于未来的预期比较悲观,所以影响到房地产部门,进而影响到其他部门。工业企业不好了,房地产企业不好了,金融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我们是从实体经济逐渐向金融传递的过程。而美国是从金融向实体经济传递的过程,我们这两种传递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不是去杠杆化,我们的杠杆还太小。2007年,全球的GDP总量是50万亿美金,金融的交易量达到800万亿,大概是15-20倍,这已经叫做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中国的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比例大概是4-5倍,比较合适的比例是7-8倍,我们中国还没有发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还是比较匹配的。
我们的问题就不是“去杠杆化”,而是要“去库存化”,现在我们企业的库存增加很厉害,由此演变下去,对中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我们过往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现在我们要确立以内需,就是国内的消费为主要的方向。所以,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商业地产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当然,我们的商业地产也存在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整个商业地产的开发普遍缺乏前瞻性,在过去四五年房地产比较好的时候,商业地产是作为配套做的,目的是为了卖住宅。商业地产界有一句话:商业地产不完全是地产,它上面是商业,然后才是地产。那么,在过去的四五年当中,房地产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大家不太注意商业地产开发的前瞻性,不太注意市场调查,不太注意跟需求的结合,所以目前的存量资产中,优质的商业地产并不多,这是我们整个商业地产界要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
在美国,大概54%是住宅,46%是其他非住宅的建设,非住宅建设中,大概有10%左右是公共产品的建设。也就是说,商业地产的比例占到36%,而在中国的整个市场结构当中,住宅地产的占比是75%,商业地产的占比大概只有15%,其他的就是医院、学校、政府配套非住宅的物业。从这个比例上讲,我们的商业地产是不充分的。同时,很多存量的资产并不适应我们需求的发展。这是整个商业地产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