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商务局局长王淑侠:“三步棋”谋划海淀商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态势下,国内经济下滑几成定局。“现在我是一脑门子扎到经济危机里了,成天在找良方妙计。政府职能当然在服务,不是赚钱,可我得知道企业要怎样赚钱,才能知道该怎样服务,才能把劲儿用到点儿上。”王淑侠拿起案头的《赢利模式》笑着对记者说。
商圈改造 破解交通症结
“公主坟、中关村、五道口、四季青,这四大商圈的改造可以说是2009年海淀商业的重头戏。”王淑侠说,“而其中公主坟的动作最大”。
最新规划中的公主坟商圈为中心城综合商业区,位于长安街延长线复兴路与西三环交汇处,北起玉渊潭南路,南至新兴桥南,原大三元酒楼;西起翠微路,东至国海广场。以“翠微”、“城乡”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排序,新兴桥西北角,翠微大厦、城乡贸易中心和城乡华懋,商业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翠微广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新兴桥东北角的海育大厦,商业面积1万平方米。同样在东北角的还有建设中的国海广场。新兴桥南道路两侧的手机卖场聚集,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路东有华鹰大厦、四维大厦、万发大厦、荣华等写字楼其底商面积1.7万平方米;路西有国硅科技广场、公主坟通信综合大厦,商业面积5000平方米。
“这样算来,公主坟区域内商业营业面积将超过30万平方米。而公主坟素来是轨道交通的枢纽,地上公交的中转站。商业如何借势,怎样才能把交通流变成商业流?让人气充沛而有条不紊才能最终带动消费,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王淑侠说。
为此,海淀商务局特别为公主坟商圈谋划了一个区域内交通微循环的有效模式。发展空中、地面、地下相结合的立体交通,建设主流与支流畅通的循环体系。改造内部交通,联通内外交通,连通轨道线与商业节点。
“用立体交通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源,对商圈的未来发展可谓一劳永逸。”王淑侠分析,目前初步思路是打通商业设施内部微循环,实现主要商业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开发地下空间,在主要商业设施之间建设地下连廊,实现端对端沟通,缓解商业发展给周边交通带来的压力。在地上与地下循环的基础上,翠微广场与翠微大厦之间,翠微广场与城乡贸易中心之间将建设空中走廊,“地下、地面、空中连廊各取所需,通过技术手段分流,进而缓解交通压力”。王淑侠说。
公主坟的症结就在于混乱的交通。因其处于长安街的延长线上,公主坟的交通更直接影响长安街主干道的通畅。凭借京西交通枢纽的地位,公主坟成为连接市中心及京西边缘区域的重要商圈,其经济效益自然不可小觑。据海淀区商务局监测,2007年公主坟区域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7.1亿元,仅翠微、城乡及周边专卖店的销售额已近5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日渐浓厚的商业文化为区域改善民生创造了条件,直接带动约1.2万人就业。
随着2009年新华联国际、国海广场、华熙长安MALL超过2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放量供应,启动公主坟商圈改造,挖掘商圈发展潜力,无疑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增加公主坟商圈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避免经营同质化带来的商业效率下降,拟通过对商圈内企业的业态和经营结构进行调整来提升公主坟商圈的品质。”王淑侠说。未来的公主坟商圈,长安街以北区域将以经营中高档百货为主,长安街以南区域以通信产品和中低档商品为主,发展商业支脉,做“厚”商圈。
除公主坟外,五道口商圈、中关村商圈、四季青商圈的改造提升也被列入议事日程。具有一定商业文化底蕴的五道口,曾是海淀区早期的商业文化中心区。随着五道口商场的改造,周边地区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无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还是从商家提供服务看,提升商业品质已经刻不容缓,“五道口语言大学一线,潜藏着相当一部分有品质需求的消费群体,欠缺综合性娱乐消费场所”。王淑侠说。“尽管现有经济条件情况下,品牌调整要面临一定的难度,但商业品质的提升仍将以五道口华联为切入点,配合周边的城市环境、停车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步推进。”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给大家渐冷的心带来点春意,让企业知道政府也在想办法,会和企业一起‘过冬’。”为此海淀区专门出台《海淀区促进商业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而这在18个区县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消费比重微调 实效拉动内需
纵观海淀区的商业发展,逐年的提升一目了然。
2004年以前的海淀区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增幅都只是一位数,而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了503.8亿元,同比增长12.9%;2005年增长15.8%;2006年同比增长16.7% ,占全市份额的20.8%;2007年同比增长16.3%。北京统计信息网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海淀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885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北京市比重高达19.3%,仅次于朝阳。
数据背后是日趋合理的消费结构。据王淑侠介绍,海淀区的消费结构已悄然变化,3年前个人消费曾不到60%,集团消费比重偏大,而现在集团消费逐年下降。2008年集团消费已经降低到了36%,正好颠倒过来。商业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做出的贡献正在持续加大。
“2009年的目标是保持增幅10%,虽然1月份海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5%,但金融危机对商业服务业的滞后影响也会给我们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王淑侠说。
为切实拉动消费,海淀区已形成一系列的“固定节目”,帮助企业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由短期促销拉动增长转变为可持续的内涵式增长,确保海淀消费品市场的繁荣稳定。每年四五月间的“国际美食节”今年将是第7届,“消费节”已经是第5届。据了解,今年海淀的消费节持续时间会更长,范围也将有所扩大,而政府的支持则会更“贴心”,促进消费的点子也更实在。
早在2005年,改革一新的海淀区商业联合会就独立创办了海淀品牌消费节。短短几年间,品牌消费节以“政府指导、商会搭台、协会合作、企业唱戏”为办节原则,整合驻区6万余家百货、超市、家居建材、电子卖场、家电专卖等内外贸商业资源,统一宣传,使全区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0%,凸显其在拉动消费型经济,增加居民消费信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强劲作用。
“海淀区的商务活动始终坚持在政府支持下的市场化运作。”王淑侠说,“如果是‘躺’在政府身上,‘节’必然越做越死,要推动市场,就要让企业得好处,有收益。”
红火热闹的商务活动并非打造海淀商业的惟一着力点。商务局监测数据显示,海淀区60%的消费都在社区实现,为此,海淀区近年格外重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推进菜篮子工程等6条主线进社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在王淑侠看来,商业企业也是社区公民。“饭店的大厨教百姓几个拿手菜丝毫不会影响企业自身的收入,相反却把人气聚了过来,增强企业归属感,加深与百姓的亲近感。”海淀区的商业企业就这样与社区融为一体。“区里每年都要拿出5000万元支持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用于特色商街规划、老字号建设、商圈提升和便民社区商业的完善,每年海淀各种项目可获得市里有将近7000万元的资金,这样一年有1亿元左右的资金用在商业服务业上,一点点做,不断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努力,海淀商业服务业就会健康成长,一定会有好前景。”王淑侠说。
落实人才战略 同步扩大就业
经济萧条的时候,尤其不能“暗”了心气。目前,海淀商务局和区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及商联会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第7届美食节和第3届“海淀区商业服务业职业技能风采大赛”。“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越要重视行业内功的修炼,因为这也是市场大浪淘沙的时候。要把大家的精气神提起来,总说不赚钱也就没有心气儿去赚钱了,这种心理暗示极其不利。”
不景气的情况下,商家的促销势必越来越多,王淑侠说,“当促销被大家习惯的时候,尤其要有成本概念,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如何提高成本效益。这就需要提升管理水平,规范企业服务,扎扎实实修炼内功。一打折,直接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可就得不偿失了”。
据了解,海淀区商务局今年要落实的一件大事,就是号召行业协会对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中高层管理者对市场的把握和管理水平。稳定一批有高素质服务理念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对于把握特殊时期的企业服务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将逐步完善员工奖励机制。“同样做餐饮,同样是快收工的时候,一家的员工在打扫卫生,一家已经把所剩无几的顾客扔在一边,而自己聊天。一个细节透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奖励机制,直接影响员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窗口’形象。企业的品质乃至生命力也由此高低立判。”品牌建设更需要人才。今年海淀区商务局还将和区农委一起推动农家乐的品牌建设,而首打的就是“车耳营”,“农家乐是要讲故事,讲来历的。农家乐的服务尤其注重特色”。王淑侠说,“目前从农家乐的经营看,菜品和服务的质量都需要提高”。为此,商务局将安排星级酒店专业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提高菜品、服务和卫生的质量。
2009年,北京市商务局已确定“保增长、促发展、为民生”的商业战略,全力拓展特色、社区、农村三大市场。海淀的商圈改造、社区商业提升和农家乐品牌塑造恰与之严丝合缝,可以期待,2009年的海淀商业必将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