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商逆市再擎独资大旗 意欲何为?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并渐呈深入之时,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独资大戏却演得有声有色。
其实,独资趋势在2005年就早已显现。如果说3年前由易初莲花(现已更名为卜蜂莲花)与麦德龙“挑头”的独资还缺少同伴的追随,那么2009年,中国市场成为了集体独资的舞台。
让业界诧异的是,大部分外资企业正受累于金融危机,在全球压缩成本、缩减投资计划。但惟独在中国市场,这些企业依然昂头挺进。在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仍然固执地甩开合作多年的本土伙伴来“孤身作战”,外资零售商意欲何为?
集体独资
零售业的外商独资时代在历经3年的试探与摸索后,正式来临。这一次,沃尔玛出尽风头,一改其十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一贯循规蹈矩的形象。
2009年1月份开始,此前一直以与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国开店的沃尔玛在湖北、重庆等地开出独资门店,2月份,沃尔玛又在湖南成立全美资法人公司——沃尔玛湖南百货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今后沃尔玛在湖南各地开出的新店都将以独资出现。
这些动作都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沃尔玛今后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门店,都会逐渐独资。
来自英国的TESCO也与老大哥沃尔玛亦步亦趋,加速了在华独资门店的扩张和转换速度,2009年1月至5月,其在大连、铁岭、潍坊、台州的门店都以独资面世。而自去年开始,TESCO在上海、广州、北京、浙江等地的新店基本都采取独资,此前的合资门店也正在进行向全外资形式的转变。
家乐福也透露,目前其在中国东区、北区等一线城市采取的依然是合资方式,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市场则更多采取独资形式,且如有可能,家乐福愿意追加资本。
在这轮独资潮中,似乎谁也不甘落后。事实上,自2004年12月起,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在华股权不受任何限制,众多外资企业便开始蠢蠢欲动。其间,包括麦德龙、易初莲花、百盛等外资零售企业都基本完成了独资。
争霸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零售商为何要在市场不被看好、消费信心指数下滑的情况下逆市独资?
专家认为,中国是目前全球经济衰退中最好的市场,这是外资零售商今年逆市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经过3年的适应期后,独资已经不再太令内资同行及业界敏感,再加上去年9月商务部将外资零售门店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商务部门,这反倒成为了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加快独资步伐的最好时机。
中国正在大力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众所周知,拉动内需的主要渠道、也是最有效的渠道就是零售业。实际上,中国市场潜力无穷,目前中国有居民储蓄20多万亿,如果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了却老百姓的消费顾虑,只要释放20%用于消费,就又是一个4万亿,而这比纯粹的投资效果要大得多,对于消费品零售商来说,这是一个无法不动心的大“蛋糕”。
那么,在当前情况下,抢占市场、尽快完成独资,就成为外资零售商迫在眉睫的与应对金融危机同等重要的任务。
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包括欧美地区零售市场均出现下滑和饱和状态,TESCO、沃尔玛、家乐福等惟独在中国业绩不错,这让外资企业把中国看作是金融风暴的“避风港”。
除了上述因素,中国零售业正在金融危机中迎来洗牌的重要时期,众多并购机会将涌现,而外资借降价、独资等多种方式图谋洗牌国内零售市场如能如愿,中国零售市场格局将现变数。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独资,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将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好的并购机会。
同时,不难看出,今年青睐独资的外资零售商大多在中国市场以大卖场业态扩张。而不能不提的是,大卖场和超市本就是经济危机中的产物。它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全球经济危机时代,具有天生的抗经济危机“基因”。在美国,每到经济危机时期,沃尔玛的生意是最好的。这也使得外资零售商更加对中国市场不遗余力。
此外,对“大店法”的顾虑也是原因之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正酝酿出台,外资零售商目前正打一个时间差,借这最后的大好时光肆意扩张,规避“大店法”的制约。
内资待护
“零售业今后大的格局将是外资逐步控制更多的国内市场,独资是他们加速扩张的有力武器。”北京证券商业零售业研究员齐欣说,这一过程将是渐进式的。
选择合资虽是政策所限,但也可能是外资零售商最初看好的一种途径。因为合资可使其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避免水平不服。而一些在当地处于强势、拥有良好政府关系和商业资源的合作伙伴往往能给外资零售商提供很多高价值的服务,如政府公关、政策优惠、拿地等。家乐福在上海的合作伙伴上海联华就曾帮助其在黄金地段拿地,在合资企业出现危机时出面进行政府和媒体公关,这对家乐福的市场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很多中国合作方都成为外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市场的桥梁。
但是,在10多年的发展后,外资零售商已经熟悉了中国市场,也和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合作伙伴的作用已不再重要。甚至由于持有股权,使得一些决策互相牵制,并且会使外资方流失一部分利润。而独资可以提高利润,还能使企业更有效率。
不过,独资对本土零售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外资零售业经营规模、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等比内资零售企业更具优势,一旦外资抛开中方,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必然会抢占内资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
目前,外资零售商在大卖场业态已经占有绝对优势,甚至在某些地区造成垄断,这些都会给本土零售业的发展增加诸多不利因素。
面对这一情况,专家指出,政府应该对外资零售商进行必要的“管制”。首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要尽快出台,规范各地商业网点的发展。其次,在商业发展规划中,按照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等层次分别配置商业网点。外商投资的业态选择应服从各地政府制定的商业网点规划,而不能任意选择经营业态。同时,要制定保护中小零售商的政府管制措施,给本土零售企业更多优惠和扶持政策。
“政府和行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的,是如何防止形成垄断,如何防止对外资过度开放,如何让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尽快成长。”专家指出,国务院在2月份发布的《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对于身处金融危机和外资步步紧逼的本土零售业来说,政府的大力度扶持的确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