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不断完善向多层次发展 形成新的格局
上海商业正在不断完善由中心商圈、特色商街、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市郊新城商圈、中心镇商街、农家店构成的多层次商业发展新格局。中心城区市级商圈的发展路径是进一步提高品牌集中度,让市级商圈成为时尚地标。
目前,上海人均商业面积超过世界上许多发达城市,达1.76平方米,但平均每平方米带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到万元,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专家表示,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包括:商业、商务协调性不够,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各商业中心之间错位不足,商业面积增速超过消费市场容量增速等。市经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商业要在下一轮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一方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着眼城乡统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的繁荣,在分层发展、错位发展、有序发展中提升效益和能级,避免增量不增效、便利度不够、舒适度不足的弊端。
中心城区市级商圈的发展路径是进一步提高品牌集中度,让市级商圈成为时尚地标,从而提升消费能级,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商业需求。黄浦区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外滩地区先后引进了5个国际顶级服装、手表和珠宝品牌的区域总部,7个顶级品牌旗舰店,以及14家高档中西餐饮品牌和7家高档酒吧会所;淮海中路上,继今年无限度、大上海时代广场等6万平方米商业面积调整升级后,从明年至2010年,每年保持6万平方米调整升级速度。
分布于各区的特色商业街,它们以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商圈形成错位,增添了上海商业的活力。近年来新崛起的铜仁路咖吧街、滨江大道休闲餐饮街、绍兴路文化街,为游客和市民营造出一片休闲港湾;陕西北路服饰街、青云路眼镜街,已从昔日低档、杂牌的形象提升到如今以原创品牌多、个性商品多、紧跟时尚潮流着称……不少特色商业街因其“特色”,还被境外旅游书刊点名介绍,成为上海商业的新名片。
承担着服务市民“开门七件事”重任的社区商业中心,将发挥上海商业的便民利民功能。截至目前,天津已建成40多个社区商业中心,分布在全市160多个街道,在建的社区商业中心还有40多个。这些社区商业中心,有的是从传统“一条街”式的社区商业升级而来的,如临汾路商业街、田林路商业街等,居民们不出家门,就能在“小上海”、“小南京路”逛上半天;有的与新建居民小区同步规划,如碧云社区商业、大宁社区商业等,商品档次已丝毫不逊中心商圈。
郊区商业则分新城商圈、中心镇商街或社区商业中心、农家店3个层面展开。新城商圈通过引入大型购物中心、工厂直销店等先进业态,从原来的窄域型商圈提升为广域型商圈,长三角消费者也纷至沓来。位于赵巷镇的奥特来斯今年10月单月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而一旁的吉盛伟邦国际家具城才开张2个月,已实现2亿元销售额,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购买者……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在落实商务部要求的“万村千乡”工程中,正在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截至目前,上海郊区已经兴建1230个农家店,到今年年底,农家店将达到18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