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还要涨?未来五年中国住宅需求非常吓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对住宅产业发展和住宅市场变化非常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住宅产业都将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促进内需的一个重要产业。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实施以来,我国住宅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适合广大群众需求的中小户型和普通商品住房比重较低,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房地产市场行为不理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对未来全国住宅供需发展趋势做适当预测,在目前情况下显得非常有必要,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难度相当大、因素错综复杂的课题。在此,化繁就简,抓住几个关键因素,以期从整体上研判市场大势。从时间跨度上分析,长期和短期预测变数太大,不太可取,五年的中期跨度比较合适。另外,目前建设部要求各地在今年6月份前提交2008-2012年的住房建设规划,我们研究与之相适应,研究未来五年的全国住宅供需趋势恰逢其时。从研究思路上考虑,同时研究需求和供应,其中需求是重点,政府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调整供应,以适应需求。影响住宅需求的四大因素如下。 第一、快速城镇化,创造首次置业需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1996年全国城镇化率为29.37%,2006年增至43.9%,年均增长1.45%,按此速度计算,未来五年全国城镇人口增量将超过9000万人。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城市建设,更直接刺激了住宅需求,这种需求的表现形式以首次置业为主。 另外,每年进入城市工作的农业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据2006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统计,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其中极小部分人会在城市首次置业,部分人会租赁住房,从而也形成一定的住宅需求。按温家宝总理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时的说法:每年由农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住房的进城人员达到1800万,还有2100万流动农民工,也需要居住条件。 这部分人的居住问题可以通过若干途径解决,如购买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租赁住房等。城镇户籍人口的增长除了人口迁移方式外,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张导致一些村镇,甚至整个县级区域并入城市管辖范围,在这种城市扩张模式下,大量的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他们所居住的房子也纳入了城镇住房的统计范围,这部分所谓的“城市化”人口并没有增加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在每年1800-2000万新增城镇人口中,约有500万人属于这种情况。 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约有7000万新增人口,约2400万个家庭需要新增住房需求,其中包括购房和租赁,假设其中有50%的家庭会选择购买一手新房,户均面积90平米,则其总需求为11亿平方米左右。 第二、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带来改善型需求。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环境下,预计未来五年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依然可以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住宅需求提供了支付能力,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一直随着收入的增长而稳步提高。 另外,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住宅消费将步入加速升级阶段,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亦接近2000美元。因此,现阶段我国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中低档房换高档房的改善性住宅需求旺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家庭模式的变化,城镇家庭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包括婚房在内购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改善性需求。 按照2006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镇人口数为5.77亿,城镇平均家庭人口数为2.97,那么城镇家庭数为1.94亿个。按收入水平划分,高收入和最高收入两类家庭占城镇家庭总数的20%左右,也即0.39亿个家庭有能力改善居住水平。由于没有全国数据,这里仅举上海情况为例:上海市统计局城调队在2005年月1月组织了全市19个区县、133个街道、镇的居民基本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样本超过3000户,调查显示,有21.7%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房屋(包括房改房),拥有三套以上房屋的家庭为2%。 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全国大致有0.39亿个富裕型的家庭有能力购房二套以上住房。按发达国家经验,一个中产家庭10年左右才会产生新的购房需求,若按未来五年内有50%的中国富裕家庭,也即约0.2亿个家庭会购买新房,若按户均100平米计算,未来5年将有20亿平米的改善型购房需求存在。很多零散的调查也表明,目前在很多大城市,改善型需求已成为市场上的主导性需求。 第三、持续旧城改造,造成新增刚性需求。旧城改造及其它城市建设造成的动拆迁,会持续产生新增的住宅需求,而且多属刚性需求。从现实情况看,2003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量约为1.4亿平方米,占当年房地产竣工量的28%左右。 200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控制拆迁规模规范拆迁行为的通知》之后,2004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量有所下降,2007年《物权法》出台后,全国动拆迁难度进一步增大。未来五年住宅动拆迁量大概为5亿平米左右,如果选择实物补偿,很多城市大致遵循拆一补二的原则,也即需要新增住宅面积10亿平米左右,考虑到部分动拆迁户会选择货币补偿,然后购房二手住房或租赁住房,我们认为大概会有5-8亿平方米的新房需求量。 第四、流动性过剩,造成投资投机需求。住宅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但投资保值是另一大功能,特别是我国当前资本市场还不是很完善,社会上缺乏足够投资渠道情况下,投资房产便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诸如人民币升值加速、通货膨胀高企、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对于城市富裕阶层而言,通过购买房产谋求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种可行且回报较高的投资途径。投资投机需求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城市富裕阶层;二是国内特定的财富团体,如“山西煤老板”、“江浙私营私业主”等;三是国际资本(部分属热钱)。投资投机需求相对于自住需求具有相当的弹性,在整个市场向上的时候,投资需求就表现非常强,在市场出现调整低迷的时候,投资需求就相对较弱。 从近几年情况分析,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投资投机成份偏高,多数在20%左右,三四线城市偏低。整体而言,预计未来五年内全国投资投机性需求占总住宅需求的比例为10-15%。2006年全国一手住宅销售量5亿多平方米,考虑年度销售基数环比增长因素,以及投资住房需求的弹性因素,五年投资住房需求合计约4-6亿平方米。 为了使需求预测更加合理,在此综合运用三种研究方法,并做算术平均。 方法一:需求因素综合推导法。按照上述分析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推算2008-2012年住宅需求总量如下:总量约为11+20+7.5+5=43.5亿平方米。 方法二:成交总量增长趋势推导法。按照历史增长趋势法计算,2001-2005五年间,全国住宅销售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8%,考虑到这五年个别年份住宅销售存在呈非理性增长因素,未来五年将难以持续高速增长,在此我们大致预期未来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008-2012年住宅销售量,预计约为46.5亿平方米。 方法三:人均住房面积增长趋势推导法。2001-2005年这五年间,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每年增长1平方米左右。预测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平米左右,未来五年新增住宅规划为45.7亿平方米。 将上述按照三个方法推导出的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得出未来五年我国新增住宅需求总量预测数据约为:(43.5+46.5+45.7)/3=45亿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