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库存与融资艰难让2014年的开发商们步履维艰,在利好政策刺激微弱,购房者持续观望之下,2014,成了开发商们探索与尝试转型之年;低位徘徊1年与强者恒强让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进入“全新常态”,在业绩完成率与利润率大幅走低,互联网思维愈发深入人心之下,2015,成了开发商们明确转型目标与定位之年。
小荷才露尖尖角:房企巨头大搞“轻资产”运营模式
如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时间,开发商跨界、拓展多元化、联姻互联网、嫁接金融等一系列动作纷至沓来,而在这条转型之路上,想要减少资金沉淀,保障充裕的现金流,轻资产模式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着力点。譬如,近日,住宅龙头万科与商业帝国万达的转型定调,便刮起一股“轻资产模式”之风。
继O2O电商公司后,重资产的万达集团再度抛出第四次转型计划,欲变身服务型企业,力推“轻资产”模式,即万达广场的建造、招商、营运、电子商务等均由万达做,但投资全部由别人出,资产归投资者。
事实上,近几年,不少开发商在尝试推进“轻资产”运营模式,早在2013年,万科发布年报时便宣布将向更安全和效率更高的轻资产模式转型。而今年,万科则更加笃定,指出将从住宅专业化转型城市配套商,即出售自持物业,只做管理收取服务费。
无独有偶,绿地集团也已经将轻资产运营提上日程,据了解,1月21日,董事长张玉良向记者透露,将在两个月后推出名为“地产宝”的金融产品,用以支持非住宅领域的产业地产的快速发展。绿地未来将会为中小地产商的经营性物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以帮助这些物业提升收益率,进而实现相对较高的市场回报。
大房企有钱太任性 ”轻资产“中小房企玩不起
不仅是万科、万达、绿地,保利、龙湖等龙头企业也曾提出向轻资产方向发展的战略转型。开发商们试图获取更多服务利润,力求通过尝鲜“轻资产”模式迎来新的“嬗变”,对此,华西区项目及开发顾问部高级助理董事罗元均表示,过去几年地产市场的库存量太大了,而房地产这种固定资产是搬不走的,所以开发商推进“轻资产”这一模式是希望能够更灵活的发展其他有关地产的形态,希望用不同的方法去持有、盘活自身跟地产有关的业态。但是,轻资产模式只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如今,开发商能够寻找到合作资金,推进“轻资产”模式都是基于其雄厚的资金基础。但是这个“轻资产”模式只是个试验品,目前推进这一模式的开发商,例如万科,他们拥有的资产更多还是以实体为主。
“这种游戏是资产雄厚的资本家才玩儿得起的游戏,中小型开发商没有这个资本与大开发商玩儿,这也是中小型开发商面对的问题。”
在罗元均看来,开发商在试验“轻资产”的道路上有三个困难:第一,开发商要找到相关的合作伙伴获取资产,就像万科能够找到凯雷这种海外的资金,那没问题,但是对小型开发商不一定好说,而且这种模式目前在中国还不是特别成熟的阶段;第二,“轻资产”模式同时也包括了开发商剔除公司内担任核心要职的员工;第三,开发商是否对现在的市场有信心,能够支撑他们去做“轻资产”这个模式。